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从《国王的演讲》看对神经性口吃的心理治疗

管理员 2017-11-06
    浏览:1987
分享到:

  影片故事介绍:约克郡公爵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二连三地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的妻子伊丽莎白为了帮助丈夫,四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因此不欢而散。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的诗时,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后来,约克郡公爵的父亲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但约克郡公爵的这位兄长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于是,公爵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动员时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是2010年奥斯卡的大热影片,主演柯林-菲尔斯(Colin Firth)凭借在片中的精湛演出获得了奥斯卡影帝殊荣。他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是因为他将男主角口吃症状背后的心理感受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普通人而言,口吃会对现实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更何况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公众讲话的大人物呢。柯林-菲尔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人物内心的心理冲突,将这一角色塑造得立体、生动而饱满。

  公爵在遍寻名医未果后,终于在罗格的帮助下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病症。那么罗格的治疗和其他的医生有什么不同呢?他的治疗为何能达到效果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罗格没有像别的医生那样仅仅简单地针对口吃症状本身去做生理矫正和训练,这便是罗格高明之处。他很明确的告诉公爵,口吃的形成是心理引起的,而最终治疗之所以取得成功,也是因为公爵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走出了内心的心理阴影。罗格是所进行口吃矫正,就是一场标准的心理治疗。


(一)口吃症状的成因与对治疗的防御


  许多口吃患者会本能地接受口吃的生理成因,而拒绝面对内心的真相。但实际上,多数口吃并非生理疾病,而是儿童时期心理创伤因素所致。即,大多数口吃都属于“神经性口吃”。在罗格的第一次治疗中,他询问公爵从何时开始有此症状,公爵当时态度反应十分强烈,拒绝承认是后天因素。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拒绝其实是一种明显的阻抗或防御。当事人一下子很难接受对自己症状原因的真实解释,而宁愿相信那些生物遗传的判断。这是因为,症状对他们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并且他们也能附带地从症状中获益。

  说口吃隐藏了不寻常的心理意义,这容易接受。但说患者通过口吃“获益”,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对于一个深受神经性口吃折磨的人,无论聚会,还是社交,都让人痛苦不堪,又何来获益呢?

  精神分析认为,症状来源于自我协调功能的丧失,因而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的无法调和。正常情况下,“本我”盛满蓄势而出的欲望,“超我”则高举着一把道德的大斧,时刻准备着斩断那些贸然出头的欲望,“自我”则斡旋于二者之间,试图让他们拉入三方会谈,以求得各方都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够强大,无法很好地发挥这一协调功能时,就会陷入内在冲突状态,这种内心冲突会以各种神经质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

  当症状业已形成,当事人则意识不到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恐惧了,更记不得那些造成口吃及表达困难的创伤事件,剩下的仅仅是对症状的焦虑与烦恼,这就是患者最大的获益。不仅如此,当事人还可以借助于“生病”,附带地获得父母和妻子的关心呵护,逃避自身的责任。从影片中妻子伊丽莎白对约克郡公爵“母爱般”的耐心细致的关切呵护中,症状的获益可见一斑。


(二)掩藏在口吃症状背后的冲突是什么?


  具体到影评中公爵的症状,是一种典型心因性口吃表现,即神经性口吃。不同于遗传性口吃和孤独自闭症儿童的表达困难之处在于,神经性口吃几乎完全是由后天心理因素造成的,是内心冲突挣扎的结果。而这个致病的关键因素,则是约克郡公爵本人无法意识到的,并且根植与其幼年及青春期成长的创伤经历中。

  那么,公爵内心最强烈的欲望与冲突是什么呢?其实是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表达受阻。这里的表达,并不是指语言表达,而是指真实自我欲求的心理释放。作为一个王室成员,公爵从小就生活在一种不被容许表达自我的氛围之中:不能是左撇子,不能膝盖弯曲,不能……诸多的不能,对生理自我的否定和压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心理的原始欲望呢?禁忌与惩罚成为欲望表达的枷锁。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尤其不能逾越王室既定的规则。

  作为王位的并非第一继承人,在思想意识里,绝不能对“接父亲的班”的国王的职位抱有非分之想。公爵在一次和罗格的聊天中提到,哥哥戴维德继承王位对他而言其实是个解脱,因为终于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国王了。仔细去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感受,实际却是在讲约克郡公爵愿望无法满足的无奈,是内心挣扎的理智解决。

  成为国王的渴求,对公爵而言,也许并不是名誉权利的追逐,而是心怀家族使命感、国家的责任感使然,这种责任感根源于复兴家族(王族)的需要。这种感觉与父亲有关,然而这种渴望又是危险的,因为他意味着对规则或者说父权的反对、挑战和超越。

  影片中,公爵一旦提及像国王、哥哥、国家等这样的词汇时,卡壳的现象就表现得极其明显。这些词汇与他内心的欲望联结,一旦开启,就会勾动所有和这些词汇相关的但又不被超我容许的本能欲求,因为这些欲求无法逃过自我的审查和超我的谴责,因此,当那些话在喉口就要脱口而出——恰如挣脱缰绳的野马要不顾一切地冲破圈养得牢笼时,一堵高墙拔地而起——阻止真实想法进入意识。否则,公爵就会体验到一种称之为“被阉割”的恐惧。这个时候,自我需要采用合理化的方式来欺骗本我:“你看,我连话都说不清楚,怎么有资格担当王位呢?”由此一来,内心的冲突与恐惧感就被掩藏在了症状背后了,而症状也因此具备了“获益”或“自我保护”的意义。如果,这堵防御的高墙或栅栏一旦被解除,就迫使当事人被迫扯下防御的面纱,去面对内心激烈的冲突和斗争。

  明白了这一点,意味着在对口吃的治疗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去和患者讨论他们症状的真正意义,会引起患者极大的防御,给治疗关系带来破坏性影响,导致治疗关系的脱落。只有在双方有了稳定信任感和安全感之后,治疗师方可选择合适的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并且解释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让患者能从中体会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加强对自我的了解。片中的罗格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三)治疗的重点是对“关系”进行工作


  大多数人觉得,心理治疗无非是聊天、倾听,是开导,这是一种误解。心理治疗不是普通的聊天与对话,工作的本质是对患者的潜意识进行扰动、澄清与发现。事实上,一个太具有说服力的人根本无法成为合格的治疗师。合格的治疗师,必得以患者为治疗关系的中心,创造真诚而放松的氛围,跟随患者的思想与情绪,帮助他们感受内心的躁动,发现内心的症结。

  就口吃而言,患者越是把它当作很严峻的“病”来治疗,譬如进行高强度的语言训练,那么它反倒会更严重,所以,许多患者便陷入了恶性轮回:①把自己的口吃看得过重;②口吃意识和患者意识得到增强;③结果导致口吃也更加严峻;④由此认为自己的口吃“确实”很严重……,然后,又呈现①-②-③-④的循环。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验证”效应。因此在影片中,罗格对公爵的治疗工作,一开始就避开了对症状的纠缠,而是从关系入手,让公爵放松。并且随着治疗的深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防御、磨合、反抗、最终走向稳定和牢固几个阶段。可以说,这种经历是公爵在其他医生那里从来就没有体验过的。

  难得的是,在这个有效的语言治疗过程中,罗格并没有过多地运用治疗技术来处理症状,从第一次治疗的相对而坐开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罗格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落在疾病症状上,而是落在公爵这个“人”身上,落实在关系的发展上。正如心理治疗大师们所强调的那样,关系总是比技术更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某种治疗和促进人格成长的力量,同时也因为,治疗关系的建立也为各种治疗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把治疗看做一个生命体,技术和手段是血与肉的话,关系则是整个治疗的骨架,无论什么流派的技术都必须建构在骨架之上,才能发挥其功效。


(四)治疗师的情感角色与“重新养育”


  在第一次治疗中,罗格要求公爵与他之间直呼其名,这打破了公爵内心僵硬的等级规则经验,让他得体验一种崭新而平等关系的可能。

  精神分析强调咨询的作用在于重塑关系,我们成人的关系都受到幼年亲子关系的影响,或许因为这种幼年关系带给我们某种痛苦体验,因而我们会执着于这种类似的关系模式,不断重复体验曾经的痛苦,无法走出旧时的关系阴影。因为症结在早期关系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疗师的作用就是创造一种新的、颠覆性的、建设性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关系,使患者在新的关系中被“重新养育”。

  公爵的父亲老国王,这是一个有着绝对权威不容被人质疑的国王,这在统治一个国家的时候也许是必备的政治品质,但对于一个家庭父亲而言,这样的形象却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严苛的、惩罚性的父亲形象,让作为儿子的公爵内化了一个严苛的超我。更糟糕的是,这个家庭中缺乏母亲的介入,在一个居父亲统治地位的家庭中,母亲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母亲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母爱轻松的氛围,并能化解孩子心中来自父亲的压力,粘合或协调父子冲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刻板家庭规条的负面影响。

  然而从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王后的母亲,在对两个儿子的关系上都疏离有距,因而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流动。当哥哥爱德华听闻父王去世,自己即将承担整个国家的命运时,转头抱着母亲失声痛哭,可笑的是,作为母亲的王后却表情错愕,甚至双手不知如何置放。

  不难想象,这样一种缺乏亲密诉求通道,缺乏母子亲密依恋的家庭,儿子心目中的“母亲”是多么陌生!无论国王还是王后,牢记的都是身为一个国父和国母的角色,而忘了自己身为人父和人母的角色。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爱德华八世演绎了历史上最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之一,成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传奇人物,而那个让他“失去理智”的女人,居然姿色中等,还离过两次婚。如果我们去追寻这背后的心理动力,一定也是有源可循的。

  心理治疗有一句名言:“治疗师是自然天成的”。这句话并不是说治疗师是天生的,而是说,对某一位特定的患者而言,谁可以成为他(她)的治疗师,不是一个人为而主观的安排,而是当事人自然而然的选择。罗格之所以能够幸运地成为公爵的治疗师,是因为他具备相似于公爵父亲的权威,重要的是罗格既相似又不同于公爵父王,他随意、坚定、坦诚、宽厚,不以为然却又倾情投入,这些“真实父亲”品质注定了他可以治愈公爵的口吃,成就一世英主。

  罗格对公爵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不仅仅是个语言治疗师,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公爵的移情对象。所谓“移情”,就是指患者将自己过去与某些重要人物的关系体验转而投向治疗师身上的过程。移情为患者实现对“重新体验”创造了条件。在罗格这一“真实父亲”的影响下,公爵内化的“父亲图像”得到了修正。在与罗格的相处中,公爵感受到轻松、平等、被鼓励、被接纳,同时,也体验到罗格的“不完美”。坦诚而真实的罗格,以及那些不同于老国王的反应模式,颠覆了公爵内心父亲的僵化而刻板印象。于是,公爵试着解除对自我的压抑,使内在那个因为恐惧而不敢声张的“小孩”重新感受到勇气和胆量。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公爵妻子的伊丽莎白,很好的填补了公爵母亲的缺失位置,她为公爵提供了亲密、安全的情感支持,成为了公爵另外一个重要的移情客体,一个合格的助理治疗师,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母亲”。


(五)治疗目的是寻找自我的内在真实


  患者抱着解决当前问题的心态走进治疗室,就像公爵最初只是抱着治疗口吃的目的前来求医。而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真实,恢复坦诚面对并接纳自己真实自我的勇气。对于公爵而言,他内心的真实愿望是担当国家的重任,履行并继承王位的使命。只是因压抑而无法直面这个真相。

  治疗成功的标志是解除和克服潜意识的矛盾冲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让患者觉察自己的潜意识冲突,让其就自我冲突和内心纠结获得领悟,在欲望和抑制力量之间达成一种和解。弗洛伊德在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精神分析概要》(1940)中对分析的终结如此写到:“产生怎样的分析结果并不重要。在重新获得主动权后,自我可以对抑制否定的本能欲望进行自我调节,视情况给予满足或加以否定、抑制。重要的是,清除了如影随形的这两种危险,扩大了自我的机能范围,可以不再为抑制、否定这些欲望而消耗能量。”

  由外及里,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外一层是我们呈现给他人的样子,即“人格面具”,中间层是我们的理智防御及防御形成的“阴影”,里层才是最真实的自我状态。在一个家庭中,刻板僵化的规则、绝对不容挑战的权威,都会对里层最真实的自我的表达带来伤害,从而我们不得不竖起防御的高墙,被迫以“假我”为面具呈现于世。

  对公爵所生活的王室家庭而言,假我似乎才是最被认可的状态。可喜可贺,罗格的治疗帮助他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当我们解除症状的防御面纱,当经历从防御中得以解放,自我能量就会得到增强,我们也就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真我,并显示出具有现实功能的雄心壮志,履行自我发展的使命了。


(摘自向程《明日之星——学龄前儿童心智发展与心理健康》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