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自由、民主与快乐教育

王律 2019-12-26
    浏览:1262
分享到:

  自由、民主、平等、快乐教育,这些词汇在我的印象里都源自西方。学生时代,我和我的同学们无比憧憬着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也能用这样的词汇来描写。遗憾的是,这个愿望直到学生时代结束也没有实现。

  我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很自然地希望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实现,况且自由、民主、平等、快乐教育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美好的东西。

  那么,从教育的角度看,在这些特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美国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理论基础,美国进行过一场“自豪感”运动。最开始是一个教育学家提出的学说。他认为传统的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教育观念是不对的。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惩罚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让孩子焦虑,而这简直就是在扭曲人性!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让他们学会遵从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非常自由,民主,平等,非常西方。但实际上这跟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并不兼容。

  西方文化的两条主线是希腊和希伯来。自由的确是西方文化的底色,这是在希波战争时确定下来的。但希腊哲学要求人们用理性完善自我,而理性遵从规则。人所特有的自由是在规则的约束下,能够运用理性,运用自由意志进行选择。而那种所谓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则可以委婉地称为“天然的自由”。这种“天然的自由”是动物那一级的。

  当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原始丛林里,他所享有的就是“天然的自由”,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个人的体能有限,难以单独生存,所以人必须团结起来组成集体,于是每个人不得不放弃自己一部分的“天然的自由”,形成社会契约,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更好的生存。这一部分卢梭在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里做过精彩论述。

  另一方面,在基督宗教中,上帝是让你做他想让你做的事,而并不在乎你想要干什么。

  因此,无论怎么看,“自豪感运动”的观点都跟西方文化匹配不起来。那这场运动的效果如何呢?事实上,之后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自豪感运动”对美国教育没有任何帮助。

  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在这项测试各国学生真实能力的评估中,美国学生的成绩一直很差。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们还能拿下1/3左右的诺贝尔奖,和大量同量级的奖项,比如菲尔兹奖,沃尔夫奖?

  因为拿这些奖的人,来自于那不超过5%的优秀学生。而这部分学生日常的学习强度和学习广度,恐怕远远超过我们这里大多数人眼里的优秀学生。

  以一个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为例。为了提前感受一下美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不是跟自己想象得一样,她参加了夏校,美国西北大学天才培养中心项目,简称CTD。我们来看一看她和她的美国同学的学习强度——“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3点半都在上课。每天作业都特别多,几乎天天都要写短论文。最多的一天有8项作业,每一项作业最快也要2小时才能完成。通宵赶作业成为常态。第一周,每天只能睡2-3小时,第二周才开始睡4-5小时。我最大的提高是英语能力和查找文献能力的提高。我凌晨3点还在网站上读文章的时候,发现我的美国同学有的也同时在线,他们都超级爱学习,他们是真的勤奋,他们不放过任何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

  加州排名第一的高中,惠特尼高中,这里的学生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曾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位记者,休姆斯,跑到这家学校卧底一年,然后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其中说到一个数字:4。什么意思?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4.0的GPA成绩,是最好的成绩,想要达到它,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如果困了怎么办呢?喝4杯拿铁咖啡。这就是惠特尼高中学生的日常。

  除了学习日常功课以外,这些优秀的学生,包括那些想要变得优秀的学生还会学习各种各样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内容,比如拉丁语,游泳,击剑,花样滑冰,马术等等。是他们喜欢这些内容吗?不见得。之所以学这些,是因为其中某些项目会出现在常青藤名校的考核项目里。

  精英就是这么来的,来自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只有勤奋才能出人头地。

  不过,快乐教育也确实存在。它属于生活在美国第三世界的人们。在这里我只能列出我所知道的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在美国,脱离贫困需要做到3点:高中毕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以后再生孩子。听上去很简单对吧,但是许多穷人真的做不到。贫民阶层的许多孩子缺少陪伴,也缺少管教,因为父母多忙于生计,并缺乏责任心,况且许多家庭是单亲。这些孩子从小就不会认真上学,逃课、打架、吸毒是他们的日常,老师也管不了。他们就在这样的“快乐教育”下,到了十六七岁。在发生性行为时,他们常常不会采取避孕措施,然后便早早生下孩子。有时候,让女孩怀孕的男孩在女孩怀孕之后就离开了;还有时候是当孩子生下来,男孩觉得不堪重负,于是就离开了,剩下女孩一个人照顾孩子,同时她还要忙于生计。这样的孩子会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缺少陪伴和管教,于是长大后又活成跟父母一模一样的样子。

  也正因如此,才会产生KIPP这样的学校。那是比中国、韩国、日本更加严格的应试教育的公立学校。KIPP让这些贫困阶层的孩子早出晚归,用大量的家庭作业填满他们放学后的时间,每隔一阵就会有测试。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高中毕业,脱离贫困。

  第二种解释。“快乐教育”,其实是美国降低大众教育成本的一种方式。美国公立中学的老师,是低收入者,就在2019年就有几次教师大罢工,罢工的结果也就是工资涨个5、6%。既然工资涨不上去,那就不能让老师多干活,老师教学也没有什么责任心。下午三点就放学,作业也布置得很少。这样你快乐学习,我快乐教书,合起来就是快乐教育。美国普通穷人,上的就是这种学校。

  不管哪种解释,共同点是——快乐教育属于穷人,属于美国第三世界的人。而中产阶级以上,也就是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的人,根本不信这一套。他们实行的精英教育不仅要在应试上搞军备竞赛,还要在素质教育上搞军备竞赛。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教育模式其实是普及性的精英教育。虽然强度不及西方精英阶层,但它满足精英教育最基本的高期待、高要求的特点。

  说了那么多,回到自由与民主。前面讲的并不是在否定自由与民主,仅仅是在区分那种打着自由旗号的假自由和假民主。就如自由主义思想家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无知者对乌托邦的向往与无信仰者对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这两种人,即无知的人和不知敬畏的人,他们实际上是对自由的威胁。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来把握自由与民主的度呢?我想,用一个常用而且相对简单的模型就能对我们大有帮助。

  我们把对孩子的要求和对孩子情感诉求的回应作为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高低两个水平,这样就能划分出四个象限。分别对应:

  低要求、低回应

  高要求、低回应

  低要求、高回应

  高要求、高回应

  低要求、低回应,意味着这样的父母就像刚才提到的许多美国穷人的父母,对孩子既没有管教,也缺乏关怀,完全放任自流,当然非常不好。这种类型叫“忽视型”。

  高要求、低回应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矩和目标,但是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回应孩子的情感诉求(也可能是由于共情水平太低而让孩子感受不到你对他的感受有回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通常只是在表面上服从而心有不满——口服心不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情感表达存在困难,社交能力也比较弱。这种类型的家长属于“专制型”。

  低要求、高回应的家长乐于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但是疏于管教,也就是“溺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自控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自我中心,人际关系也很难搞好,做事有点不计后果。这种类型是属于“放纵型”。

  高要求、高回应是最理想的一种类型。这样的家长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这种家庭关系比较平等,设立规则或者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跟孩子商量并取得共识。孩子会努力达到家长的要求,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人在长大之后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社交方面都会表现得很不错。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这种类型的家长叫做“权威型”。

  因此,当我们想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民主的教养风格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分辨我们所营造的风格,到底更偏向于哪一种?是忽视型,放纵型,还是权威型。

  人和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只有人类进化出了如此发达的大脑皮质,灵长类动物虽然也进化出了这一层,但是就发达程度而言和人类比实在相差太远。只有人才可以像这样运用理性。而掌管理性的额叶皮质要等到一个人二十几岁才能完全成熟,是大脑成熟最晚的部分。这意味着它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训练它。不必说也知道,经过充分训练的大脑和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大脑,它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等是大不一样的。

  至于既不想训练,还指望着能够变得很厉害的快乐教育,就把它当成个笑话吧!


(王律:南岛心理咨询师、川渝心理联盟注册咨询师;成都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成员)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