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家庭治疗2:经验的及人本的家庭治疗

黑风 2019-03-06
    浏览:4816
分享到:

  经验的家庭治疗有时也被冠以“经验的、直觉的和人本的”家庭治疗,它是系统家庭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来源有多种渠道,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受符号学、格式塔及依恋理论的影响。因此,经验的家庭治疗可进一步细分为符号-经验的家庭治疗(Carl Whitaker)、格式塔家庭治疗(Walter Kempler)、萨提亚(Virginia Satir)的人性验证过程模型家庭治疗,以及聚焦情感的夫妻治疗(EFT,受依恋理论的影响)。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符号-经验的家庭治疗和萨提亚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总的来说,经验的家庭治疗看重家庭的成长与改变,治疗师不仅关注家庭成员的人格成长,也关心家庭系统的改变。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障碍被看成是成长过程受阻造成的结果,而不必赋予其病理性的症状地位。在经验家庭治疗师眼里,家庭中面临的核心问题,通常就是沟通及人际互动不良,是情感压制问题,是对冲动和感受的否认,是对情感、体验和愿望的掩饰。

  经验家庭治疗师强调治疗情境下的经验与直觉,而不是理论、范式和模型,他们聚焦人性,采用的是人本主义的方法,而不是权威理论和经典分析技术。在设置治疗目标的时候,经验的家庭治疗比较强调家庭系统每一位成员的意愿、参与和责任,治疗过程中则致力于促进家庭成员开放地表达与沟通,并尊重每一成员的独特性需求。


(一)维特克(Carl Whitaker)符号-经验的家庭治疗


  卡尔.维特克(Carl Whitaker)是符号-经验家庭治疗的典范,他是一位非传统的、充满个人色彩的、富有创造性家庭治疗师,他认为家庭不会因为教育而被改变,情感或情绪经验才是改变的来源。

  维特克喜欢依据自己的直觉(有时候知道有时候不知道)而做出反应,他关注家庭成员互动中非言语的无意识冲动与象征行为,把家庭系统中的不合情理的荒谬举止视为是一种象征符号而不是一个症状或障碍。这样的工作理念有利于帮助治疗师从看似荒谬的象征符号中,发现隐藏其后的秘密或意义,而这种秘密和意义以及关于这个秘密的合乎情理的解释,往往是家庭成员在过去的经验中不曾留意到的。例如,孩子的捣蛋行为可能被理解为是对情感压制的回应,或者是一种自救的举动,或者只是对父母、治疗师反应的测试;一位父亲拒绝或回避沟通,可能并非说明他不想承担家庭责任,而是以此表明他在家庭系统中没有位置,或者丧失了话语权,说了不算。

  维特克设想,如果家庭中的个体能够增进其对人际互动的觉察力和自我体验的深度,就能带来关系的改善和系统的优化。因此,治疗中需要聚焦每一位成员的主观需要,关注家庭对个体化特质和自我表达构成的压抑,通过促进互动,让每个成员充分地表达自我。

  例如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控制孩子,或者虐待孩子或者忽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进行恶性刺激,作为情感压制的结果,孩子开始变得与父母疏离,对父母的言语无动于衷、视而不见甚至冷漠处置,以钝化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自己体会那些无法承担的痛苦及焦虑。治疗师的工作则是从内部着手,解除对情感的压制和掩饰,帮助家庭成员真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促进家庭及人的成长。

  在治疗目标上,维特克既要帮助家庭成员维持或获得归属感,又要同时拥有自主、独立和分化良好的关系;在情感层面,努力促进自发性、创造力、自主性和娱乐能力的发展;在治疗师的角色上,维特克将治疗者自身这个“人”看成是刺激家庭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在技术的运用上,维特克不会采用计划好的技术或结构化的练习,而是突出治疗师的关切、活力、坚定和不可预测性,认为合理运用治疗师的这些特质就是最好的技术。在维特克的模式中,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师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或者作为“顾问”在场,促使家庭成员体验焦虑,表达情感,提出倡议,解决问题。


(二)萨提亚(Virginia Satir)的家庭治疗


  维吉尼亚.萨提亚家庭治疗又被称之为“人性验证过程模型”,它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因“创造性”和“温情”而著名。萨提亚早年从事教育工作,20岁时便已是一位小学校长。1948年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精神科工作。1951年萨提亚在芝加哥私人执业开始尝试家庭治疗。1955年被邀请到伊利诺州精神病院为医生做培训,教授“家庭动力学”。1959年被邀请帮助建立心理研究院,推动有关家庭治疗的研究和训练,她是第一任培训导师。1966年她去了加州艾塞伦学院工作,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这方面的研究使她进一步了解“个人内在自我”与“家庭关系”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使她所创立的治疗法更充实和完善,最终自成一家,其代表作有《联合家庭治疗》、《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等著作。萨提亚虽然在1988年去世,但她所创立的方法至今仍对许多心理治疗师产生重要影响。

  萨提亚关注家庭成员的感受以及人际互动模式,注重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发展交往技巧。在技术上,萨提亚除了运用经验的方法之外,还运用多姿多彩的表达性技术,包括涉及第一人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声音运用等元素的表达与沟通技术,使用意象引导、催眠、心理剧和角色扮演技术来进行家庭再结构化(重塑),以及通过家庭雕塑来再现、扮演或定格家庭生活的某些典型情景。特别是她对自我价值的看重,常常令人感动并使受导者深受启发。

  萨提亚强调4个基本治疗元素:(1)积极取向。不聚焦病理学问题的解决,而是强调健康、可能性、资源和成长。(2)关注改变。相信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调整。(3)聚焦应对方式。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有效应对才是问题。(4)表里一致。强调家庭成员表里一致的表达和沟通,这种表里一致不是一种掩饰或防御,而是一种觉察、接纳和开放的状态。

  作为一种经验性的治疗模式,萨提亚用“冰山”来象征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索不同层次的自我。这里的“冰山”指一个人的自我结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即行为和故事内容,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包括应对方式、感受及对感受的感受、观点及信念、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待、渴望、本体自我,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隐藏于水平面之下的冰山。

1551839685452479.jpg

  通过对家庭的观察,萨提亚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行为归纳为一些基本的模式,理解这些模式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核心工作内容。其中,萨提亚将家庭系统中存在的功能不良的沟通模式分为4个基本类型,即:讨好型、抱怨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这些不良模式会对儿女成长产生较大的、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延续到儿女成年。

1551839997105896.png

  不过萨提亚认为,无论这些旧有的模式带给我们怎样的经历和感受,都是值得尊重和接纳的。因为这些基本的行为及沟通模式,并不是人格范畴的东西,不是人的内在品质,而是人们在情绪压力下的生存模式,萨提亚将其称之为“生存应对姿态”。实际上,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关系里,这些生存应对姿态很多人都会使用。因此,早期的萨提亚治疗方法被看成是一种沟通模式的改变,强调家庭成员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发展出“表里一致”的沟通。

  和所有的家庭治疗师一样,萨提亚十分看重“家庭规则”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她认为,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来界定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规范各人的言行。适当的家庭规则对于家庭成员健康成长以及发展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有益的。如果家庭缺少规则,或者规则过于绝对化和僵化,或者缺乏人性化特征,甚至规则之间互相矛盾,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人格发展,妨碍家庭关系和谐。

  萨提亚不会规劝当事人放弃他们长年遵守的家庭规则,而是通过温和的“扩展性联想”方法,帮助他们把这些极端规则加以转化成符合人性的、富有弹性的、能适应不同人际情境的有用规则。例如,当事人认同了“永远不可对他发脾气”这一规则,萨提亚则会让当事人认识到“永远不可如何如何”这一标准的不可能性,并要求当事人去设想出他们不得不生气的各种情形。通过这个过程,功能不良的规则会被转化,而不是受到直接的评价或质疑。

  在治疗技术层面,萨提亚运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性、呈现性技术,使治疗过程不仅更为直观,便于感受与理解,而且案主带入到他们的内在体验中,帮助他们消除曾经历的负面影响。萨提亚最常使用的技术包括沟通游戏和家庭雕塑。

  1.沟通游戏

  这是一种在家庭治疗或工作坊中常用的技术,它也经常与其他技术如家庭重塑等联合使用。沟通游戏主要作用是帮助家庭成员明白家庭中的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性型、打岔型)。

  在3-5个人的小组中,家庭成员或工作坊的参与者将自己摆成各种姿态来代表各种沟通和交流模式,再配合语言。譬如,讨好者跪在地上,乞求他人,或让别人拯救他;指责者则以控诉的姿态出现,一根手指指向对方;超理智的个体会笔直地站立着;打岔者身体不断旋转,或者以夸张动作干扰他人,而且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 

  2.家庭雕塑

  家庭重塑是最代表行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它创造性地融入了其他多种流派如系统理论、沟通理论、团体动力学、心理剧、格式塔治疗和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元素。其目的是帮助案主或参与者重新进入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历史和心理的矩阵中。作为一种认识自我、父母和家庭系统的新方法,家庭雕塑帮人们从一种新的角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经典的家庭重塑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通常是在一个几十个人的大的团体中进行,需要化1-3天的时间。家庭重塑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家谱图、制作出一部家庭生活年表、画“影响轮”等。重塑过程则是以一种戏剧的形式出现的。其中,包括最主要的几幕分别是:

  第一幕:雕塑主角父母的原生家庭。主角父母的两个人各自的家庭生活史。关注的是主角的(外)祖父母。

  第二幕:雕塑主角父母的相遇、相恋和婚礼。

  第三幕:重塑主角的原生家庭。,孩子在这个二人世界中相继出现,特别是主角的出生。

  ……

  当一幕幕的原生家庭历史重演的时候,一些隐晦的和不完整的经验片段都会重新受到注意,而当事人也可以重新检讨自己过去对于这些经验的理解是否恰当。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在家庭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创伤经验,这些创伤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人格发展;当我们长大成人,经历现实生活的磨炼,我们得有机会回溯过去的经历,重新审视过去的伤痛。通过这一过程,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或减低过去事件对现在的影响。如果我们回溯到父母的童年,认识到父母与自己的平等性,将父母看作是凡人。当我们放下旧有的父母权威形象时,意识到父母内在的脆弱时,才能在内心中接纳父母的有限性。

  家庭重塑帮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我们自己及父母、祖辈,或者说用新的眼光去看旧的事物(seeing old things new eyes)和个人的历史,并因此带来个人在不同层面(自我、渴求、期望、观点、感受、行为)的改变。


(南岛/向程)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