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海外留学遇害事件对我的一点启发——写于《家庭治疗促进法》实施之后

熊江伟 2022-01-14
    浏览:592
分享到:

  从前有个女孩,叫A,很爱自己的妈妈。每一次,妈妈和爸爸吵架的时候,看到无助的妈妈,都会努力站出来保护妈妈。

  在她眼中,爸爸就不是个好东西!

  所以,每一次,当她为妈妈站台的时候,她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大英雄!

  始于这样的情感,随着她的长大,内心与日俱增出无所不能的全能和正义感!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那个会为了闺蜜而出头的人,在同性圈子里,大家真的很喜欢她。

  就这样,她长大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获得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

  到了外国,也结识了许多同性的朋友,小有名气。

  其中有一个叫B的女生,跟她关系特别要好,因为她总是罩着B,而B也蛮依赖她的,她甚至感觉B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似的——只有孪生才会有的体验。

  有时候她也会感觉B蛮自私,但因为从小到大习惯了拯救者的英雄角色,所以她觉得,当当闺蜜身边的雷锋,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B刚和自己男朋友C分手了!这个C男无法接受B的决定,反复纠缠。B感觉很烦,就跟A说。A感觉很气愤,不由自主地就想要为B出一次头。

  这天,C从早上就一直跟着B,B没办法摆脱——挥之不去啊,只好向A求助。晚上B下班,A来接她,到了宿舍门口,C出现了,A感觉很气愤,她决定这一次也要当好救助闺蜜的雷锋。

  她也不知道这股动力是从哪儿来的,只是和她无数次的感觉很相似,相似到跟小时候站在妈妈的阵营里对抗爸爸的感觉,一摸一样!

  可惜的是,这一次,对面站的不是会逃避的男人,不是那个可以选择离婚而去的爸爸,而是个已经穷凶极恶,内心满是全能自恋,分裂偏执的精神变态者。

  几十刀下去,小A的生命结束了。

  而提前跑回宿舍的小B,原来是个胆小自私的人,在她的世界里,她所依赖的对象严格说都不具备独立人格,只是她自体的延伸——她原始自恋的工具人而已。

  现在,既然你是我的工具,就应该挡在门外,为保护我而战,为庇护我而死!

  可怜的女孩A,一个一直为了母亲献生的灵魂,到最后一刻,却被自己所保护的人抛弃。

  这样的意外结局,是否早就在多年之前,在她的母亲与父亲对峙的时候,就早已被注定?

  也正如那个在芝加哥被黑人强杀的男孩,他的结局,是否也是在多年前,在母亲跟父亲之间发生战斗的时候,就早已写就了这出悲剧?

  孩子的人生真的是由他们自己所写成的吗,还是他们“想象性误认”的结果?

  抑或说,在儿童眼里,对父母的关系的镜像认同,才是孩子浓墨重彩的人生悲剧的无意识创作!

  新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提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多么精准的一句话——家庭是第一个课堂!

  这意味着家长的所有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或潜移默化的、或震惊冲击性的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母亲,总是在面对孩子的情景中,跟孩子诉苦,向孩子求助,把孩子当成拯救者,或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兴奋物,甚至裹挟着孩子跟自己一起对抗粗暴丈夫,这种家庭的暴力教育,最终会教会孩子什么呢?

  从小学会了保护母亲,学会了为母亲而战,也学会了不分青红皂白就与任何男人为敌,学会了哪怕不顾自身安危,也要与对手拼死一战。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长大以后进入男性世界,必然无法审时度势,必然会忘记潜在的危险!

  由此我们就会想到,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在面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危险时,不知道逃跑或寻求智取?

  因为最早埋下这颗让他们无视风险、全能自恋的人格种子的,除了那个不是好东西的父亲,还有他们无法舍弃的、“受难”的母亲!


(心理咨询师:熊江伟)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