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什么是死亡?

管理员 2017-12-04
    浏览:1912
分享到:

04.jpg


  死亡在临床医学上有明确的界定。新的死亡标准规定,人的死亡包括脑和心肺两方面的死亡,一般情况下须同时满足5个条件:一是意识丧失;二是瞳孔散大;三是颈动脉或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四是呼吸停止;五是心电图呈等电位线,即一条直线。同时符合上述5个条件的,即可认定为死亡。

  目前医学上存在脑死亡和心肺死亡的争议,即到底以“心肺死亡”还是以“脑死亡”作为死亡的标准?在我国一直将心肺死亡作为首要判断标准,这是一种常规的死亡观念。而脑死亡标准则是国外在死亡认定上的成功实践,符合医学规律,但在我国脑死亡还需经历一个长期的推广过程,需要通过立法予以确认。

  这里所说的“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表现为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没有反射和肌张力、停止自主呼吸、动脉压陡降以及脑电图平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标准。不过,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的状态。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功能虽严重损害,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其皮质下中枢仍可继续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因为植物人还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所以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的脑死亡。

  相对于生物医学层面的死亡界定,哲学、心理及宗教意义上的死亡,则具有更为丰富、辩证而抽象的内涵。

  就个体生命而言,死亡是有生之物的终结,它意味着“我”以及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的结束,进而导致我们已知的所有事物在意识中的彻底终结。死亡意味着我们依恋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无法带走。死亡是人类个体生命无法抗拒和躲避的宿命,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么富有或贫穷,即便你拥有无尚的权利和地位,都终究一死。

  就生存体验而言,死亡让个体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继而帮助人类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并赋予生命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相反,假如人类可以长生不老,或者可以活到一万年,即便没有地球空间的限制,但“时光”将失去价值:人类不需要有任何欲望和追求,因为欲望和追求总是与个体生存与发展有关;人类不需要有文明,因为所有的文明都与创造“永恒价值”有关;人类也不需要思考与探索,因为这完全可以留待以后的任何时间慢慢来做。

  就人类整体而言,死亡是新的轮回的开始,旧个体生命的结束,催生了新个体生命的发扬光大。据传,那瓦霍人(印第安人的一支)是这样来描述死亡的:他们来到水边,有人说:“我们往水里扔一个石头,如果它沉下去,说明我们就会死的;如果它漂浮着,我们就会永生”。结果,一个叫小狼的人说:“让我来看看你们的命运吧。”他将一个石头扔进了水里,结果,沉了。所有人都很生气地骂他,但他回答说:“如果我们都永生,人数会不断增加,大地很快就会容纳不下我们,那时候,就没有地方种庄稼了。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生命,然后离开,就可以为我们的子孙腾出地方。”人们明白了他的意思,都沉默了。这说明一个道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循环的重要环节,而不能将两者看作是对立的。

  死亡,可以知道时间的中立;

  可以看穿宇宙的核心;

  可以了知人生的做作;

  可以明白自己的无知。

  死亡,能继续自然的规律;

  能让恐惧平息;

  能使狂燥清净;

  能断除贪婪吸允。

  死亡,能点亮黑暗中的光明;

  能让嫉妒忏悔;

  能让傲慢清醒;

  能让怀疑坦诚。

  死亡,诠释生命的开始!

  作为“终究一死”的个体,最重要的是要超越死亡。心理学家认为,超越死亡绝非寻求肉体上的不朽与长生不老,恰恰相反,是指承认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生死问题保持坦然的态度,向死而生。

  超越死亡的人,能直面人生,坦诚地面对死亡,不受神经质死亡恐惧的控制而浪费有限的生命时光,从而享有生的欢欣与死的尊严。超越死亡的人,可以正常地深思关于生与死的各类问题,不刻意回避生死、年龄与临终问题,为面对他人死亡以及迎接自我生命终点做好心理与生理准备。超越死亡的人,将对死亡及生命有限性的认识和感悟,转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生命进程的动力,享有丰盈、幸福而富有创造力的生活。


(本文摘自向程《圆满之道》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第一版)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